向教授支招高血压防治关键点

点击上方小字即可   专家简介

  向小平,主任医师,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曾赴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进行心血管病防治方面的深度研修。医院管理院长EMBA。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北京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特聘专家。北京市东城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临床工作20余年,在心血管内科方面成绩突出,经验丰富。

  患者问题一:

  向教授,我患高血压病已十年,其间一直服药,五年前发现患糖尿病,去年又出现了心绞痛,请问我应该怎样治疗才好?

  向小平教授: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四肢血管狭窄,特别是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高危因素,会加重病情进展,故高血压的治疗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降压标准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正常人的理想血压是/80mmHg;一般人群降压目标是≤/90mmHg;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是≤/80mmHg;在有肾脏损害或尿蛋白≥1g/24小时者,推荐降压目标是/75mmHg;但对于脉压差大于60mmHg的严重高血压伴有心脑肾损害的患者来说,收缩压应mmHg即可,因在收缩压达标后,同时会使舒张压降得太低,会加重心脑肾缺血,诱发心绞痛、头晕、脑缺血等不适症状。

  2、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急性心脑肾事件,环环相扣。

  糖尿病破坏动脉内膜上的内皮细胞,高血脂透过受损的内皮细胞在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的狭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mg/dl,餐后血糖≤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mg/dl,甘油三酯≤mg/dl。

  3、降低大动脉僵硬度,软化血管。

  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非常重要。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重要脏器心、脑、肾及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4、降低中心动脉压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日常测量的是外周肱动脉血压,其不能代替中心动脉(主动脉)血压。只有中心动脉压降低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肱动脉是肌性血管,主动脉是弹性血管,肱动脉的压力不能完全反映主动脉的功能状态。中心动脉压的升高与心脑肾疾病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心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优于外周动脉压(肱动脉压)。

  患者在采用不同类型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时,对降低中心动脉压的效果是不同的。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降低肱动脉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幅度相同;β-受体拮抗剂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幅度小于肱动脉压;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降低中心动脉压的幅度大于肱动脉。

  患者问题二:

  我患心绞痛时测血压都很高,心绞痛发作与高血压有关系吗?

  向小平教授: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大多与血压不稳定有关。在血压高时可发生心绞痛或脑卒中,血压过低时也会发生心脑缺血事件,故高血压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事件发生的患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最简单的方法是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采用不同剂型的药物治疗。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患者问题三:

  高血压病人除了有规律服药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向小平教授:

  药物治疗只是控制血压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1、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限盐:每天摄入盐小于6g,血压降低2-8mmHg。

  3、管住嘴: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低饱和脂肪、低反式脂肪、低盐膳食,粗粮、瘦肉、鱼、禽类、少吃高脂肪、罐头食物、半成品食物。

  4、控制体重,减肥:如超重,应减重。体重每降低5Kg,血压降低5-20mmHg。

  5、迈开腿:研究显示,每天运动18-25分钟,血压降低4-9mmHg。提倡每周体力活动5-6次,每日30-60分钟。

来源:心医社

---------------------------------------

·免责声明:本网站和公共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jbyx/87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