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时,慢病体检正当季宝山路街道积极
宝山路街道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意识,增强社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居民对慢性疾病、认知症的认识和重视,近日,街道社区服务办联合亿家微护,在各居委会开展了慢性疾病的免费筛查活动。
自4月25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慢病筛查活动,共为18个居委、多位社区居民进行了测血压、测血糖以及慢病筛查,志愿者医师团队对老年人及慢病患者们进行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就诊建议,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活动中,居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安排下,排好队伍按顺序参与活动,医护人员则仔细耐心地为前来的社区居民服务。服务包括为居民免费测血压、血糖、心电图、称体重及记忆力测定,还进行健康宣教、慢病相关知识咨询。
活动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长了居民群众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居民们高兴地说:“在社区内开展这样的活动真是太好了,既方便又实在,现在社区福利就是好!”
通过此次筛查活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深刻的了解,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知识覆盖率和知晓率。
慢病管理所谓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这些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尤为严重。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
健康小护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因此,他建议每周至少要锻炼三次,且平均每次半小时以上。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4~5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锻炼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力器等力量型的运动。他建议,耐力型和力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也应该进行2~3次8~10种的力量型锻炼。
除此之外,王院士在最近的一场讲座上现场传授16字“健康箴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吃饭先五六个肉菜,然后上一个素菜‘点缀’,最后上水果,这是我们宴请的一般顺序。”王陇德说,这样的就餐顺序其实跟人体消化的过程是相反的。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个网球”原则:每天食用的肉类不超过1个网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主食相当于2个网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水果要保证3个网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蔬菜不少于4个网球的大小。此外,每天还要加“四个一”,即1个鸡蛋、1斤牛奶、1小把坚果及1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
慢病早期筛查可以做到对疾病的三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对于发现潜在疾病的危险人群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延缓或逆转慢性疾病对身体的损伤,改善预后。
错过了这一轮筛查也没有关系,6月5日(下周二)上午8:30,在文化活动中心8楼多功能厅,将有专业医师开展讲座,教大家“如何远离慢性疾病,健康生活”,欢迎社区居民踊跃参加。
社区服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