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血症I型Tyrosinemiat
11月23日本平台介绍了酪氨酸血症II型、III型及新生儿一过性酪氨酸血症的相关知识,今天将继续介绍酪氨酸血症I型(TyrosinemiatypeI)。
年4月,敏路思医学检验所,曾利用尿代谢谱分析结合血代谢谱分析,发现一例“酪氨酸血症”患者。
患者G,女,年龄2岁,临床症状为“嗜睡,肝功异常,腹泻,呕吐,肝脾肿大,呼吸困难,高血压,体重下降,肝结节,肌张力低”,就诊于医院PICU病房。根据我所对患者GC/MS尿代谢谱和MS/MS血代谢谱的变化分析,专家提示可疑“酪氨酸血症”。后经临床和相关基因检测,确诊该患者为“酪氨酸血症I型”,开始了尼替西农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并定期随访治疗中。
人体内的酪氨酸(Tyr)可由食物中摄取得来,也可由体内的苯丙氨酸代谢产生。Tyr的代谢路径中,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活性缺损,即导致酪氨酸血症I型。由于FAH主要分布在肝脏及肾小管细胞中,因此患者常表现为肝脏或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同时其他疾病引起肝功能受损时,FAH活性也会受到影响,也可能在患者代谢谱中有类似酪氨酸血症的变化,因此在代谢谱解析时要注意综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别诊断。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下图为:酪氨酸代谢示意图
酪氨酸血症I型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肝损害及肾小管损害。病型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
急性型:患儿生后数周即有肝肿大、发育不良、痢疾、呕吐、黄疸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在生后2~3个月死亡。亚急性型:患儿生后数月或一年左右发生肝功能障害。慢性型:病情发展较缓,会逐渐产生肝肿大、肝功能障害、肝硬化等症状。
LC-MS/MS血代谢谱可见Tyr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蛋氨酸(Met)、苏氨酸(Ser)、脯氨酸(Pro)等的升高。GC/MS尿代谢谱中,除了酪氨酸(Tyr)、4-羟基苯丙酮酸(4HPP)、4-羟基苯乳酸(4HPL)和4-羟基苯丙氨酸(4HPA)升高外,琥珀酰丙酮(SA)的升高对本病与其他病型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确诊需要进行酶活性检查或基因检测。
在治疗上,主要目的是降低血酪氨酸及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浓度,以控制肝损害的发展。目前常用药物为尼替西农。同时,患者饮食需严格控制Tyr及Phe的摄入。重症患者需进行肝移植。
肝肾功受损以及多种影响肝肾功的疾病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血酪氨酸增高,特别是比较多发的Citrin缺陷病、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症、Fanconi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一定要重视。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