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温馨提示清晨血压高危害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
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以及脑卒中,这些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清晨,专家解释,这是因为“早上6点到10点这段时间,高压处于升高阶段,但遗憾的是很多药物在这个关键时间段反而不能提供有效的血压控制,从而导致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多发。”
清晨血压管理血压平稳达标的切入点
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4小时内的血压,特别是口服降压药之前的血压,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这段时间的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都应常规进行清晨血压监测与评估。
人体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不断波动,而清晨时段血压水平最高,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清晨高血压”,但清晨时段的血压最容易被忽视。临床研究显示,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一项西班牙研究(ACAMPA),纳入名抗高血压治疗至少两个月的患者,记录清晨口服降压药前的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以及一项日本研究(J-MORE),纳入名抗高血压患者,通过早晚家庭自测血压,两组研究均发现,诊室血压已控制的患者中,60%患者清晨血压不达标。
另外,清晨时段血压迅速升高,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也最高。对于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风险,清晨时段比其他时段增加70%;对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清晨时段是其他时段的4倍。
血压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控制24小时血压平稳达标,以降低远期心脑血管事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牵头制定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简称《指导建议》,年9月发表于《中华心血管杂志》上)指出,评估清晨血压是提高血压管理质量的有效切入点,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重要手段。
所有高血压患者应监测清晨时段血压
首先,要让患者 第二,指导患者养成在家定期测量清晨服药前血压的习惯。众多高血压诊治指南均推荐和强调家庭自测血压,如年ASH/ISH美国高血压指南、年ESH/ESC欧洲高血压指南、年加拿大高血压诊治指南,均强调清晨家庭自测血压的要点为,起床后30分钟~60分钟内,通常是早晨6∶00~10∶00;服药前测量,能真实反映血压控制得好不好;排尿后再测量,因为憋尿会让血压升高。
第三,对清晨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建议换用或加用真正长效的降压药物。
《指导建议》指出,清晨血压异常升高时,尤其是清晨高血压,除了其自身的病理生理学原因及各种危险因素外,更多是血压管理不善所致,即所使用的降压药物无法控制24小时血压。因此,需要使用长效降压药。如果病人的清晨血压升高,建议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就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从而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与其他的钙拮抗剂(CCB)不同,氨氯地平是真正分子长效的CCB,半衰期长达35小时~50小时。拥有独特的正电荷氨基侧链分子结构,使得氨氯地平可以在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中缓慢移行,并缓慢地与钙通道受体结合与解离。分子基础决定了氨氯地平能平稳控制清晨血压。
一项开放、交叉对照研究纳入4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他们起始剂量氨氯地平5mg/d~10mg/d或另外一种CCB,治疗12周,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两种降压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较另一种CCB能更多降低清晨时段血压,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另外,氨氯地平也是唯一被JNC8指南推荐的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医生要长期监测随访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坚持治疗。随访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长期监测随访患者血压的形式包括就诊时患者血压管理记录手册的收集,及在家时患者血压管理软件的云传输等。
医生应要求患者坚持测量并记录清晨服药前血压,每次就诊时须携带血压自测表;并坚持长期服用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
除此之外,社区医生须定期给患者做评估,如颈动脉超声、动态血压、尿微量蛋白等检查;并需给患者具体的指导,如告诉他们如何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每次测量需进行3次,去掉第一次测量值,然后取后两次记录的平均值;避免以中短效降压药为主,对于二级及以上高血压需考虑联合用药。
清晨血压管理模式中医生和患者良好协作是最重要的。医生不仅需诊疗疾病,而且应负责教育患者;患者需遵从医嘱,配合医生。医患协作融洽,才会使清晨血压管理模式真正落地。
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