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荟萃马依彤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年底,现将年血脂领域可能改变目前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回顾如下: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治疗

  指南推荐ACS患者院内起始高强度他汀治疗,但在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需要2周,所以尽管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或联合使用非他汀类药物,许多ACS患者仍无法在短期内充分降低LDL-C水平,因此很多ACS患者仍存在大量残留风险。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作为一种已经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证实可快速起效、强效降低LDL-C的药物,其在ACS急性期的应用尚未被研究过。

  EVOPACS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价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在ACS患者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例LDL-C水平升高(高强度他汀治疗至少4周LDL-C≥1.8mmol/L;低或中等强度他汀治疗LDL-C≥2.3mmol/L或无稳定他汀给药情况下LDL-C≥3.2mmol/L)因ACS住院的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接受依洛尤单抗mg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为安慰剂。主要终点为从基线至第8周的LDL-C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为安全性和耐受性,即从基线至第8周不良事件(AEs)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主要终点显著高于于对照组(77.1%vs35.4%)。试验组LDL-C<70mg/dL的占95.7%,LDL-C<70mg/dL的占90.1%,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及比例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EVOPACS研究是第一项评估PCSK9单克隆抗体在极高危ACS患者急性期应用的随机试验,证实了在LDL-C水平升高的ACS患者中,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启了PCSK9抑制剂在ACS急性期应用的先河。

  EVOPACS研究结果出炉的同时,ESC也发布了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指南指出,对于ACS患者,尽管已经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标,应考虑在事件发生后早期(如果可能的话,在ACS事件住院期间)服用PCSK9抑制剂。同时最新指南对一、二级预防的LDL-C目标值也进行了更新:1)对于极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A);2)对于极高危患者(FH除外)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C);3)对于极高危FH患者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Ia,C);4)已经接受最大耐受量他汀治疗的ASCVD患者,若2年内再发血管事件,可考虑将LDL-C降至<1.0mmol/L(40mg/dL)(IIb,B);5)对于高危患者,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8mmol/L(<70mg/dL)(I,A);6)对于中危患者,建议LDL-C降至<2.6mmol/L(mg/dL)(IIa,A);7)对于低危患者,建议LDL-C降至<3.0mmol/L(mg/dL)(IIb,A)。

二、Lp(a)的评估

  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成人应考虑至少检测一次Lp(a),以识别具有非常高遗传Lp(a)水平的患者[mg/dL(nmol/L)],这些患者终生ASCVD风险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相似(IIa,C)。

  Lp(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Lp(a)50mg/dL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预测因子。ERGOU等荟萃分析了36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Lp(a)浓度升高者发生冠心病相对危险比(RR)为1.16(95%CI1.11~1.22,P0.05);在血脂和其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校正后,RR为1.13(95%CI1.09~1.18,P0.05)。FOURIER研究根据Lp(a)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结果显示:Lp(a)基线水平高的患者组,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ODYSSEY研究也显示,无论用他汀类药物组或安慰剂组患者,基线Lp(a)均可预测MACE事件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综上,Lp(a)增加CVD风险。PROFICIO研究纳入10项临床试验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Evolocumab可降低Lp(a)水平达23%。ODYSSEYOUTCOMES研究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可显著降低Lp(a)水平,且基线Lp(a)水平越高,Lp(a)的绝对降幅越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p(a)较基线降低15mg/dL,MACE、非致死性心梗事件风险显著降低,该临床获益独立于降低LDL-C作用之外。上述研究结果提示Lp(a)相关治疗是有临床获益的。

  因此Lp(a)评估可能有助于识别遗传性高LP(a)水平高的人,其可能有很大终生患ASCVD的风险。对于ASCVD高危者,有早发CVD家族史者,它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的风险分层,并为处于风险边缘的人群确定治疗策略。

三、高甘油三酯(TG)的药物治疗

  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与ASCVD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而近期的基因学研究及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显示,TG水平与AS的发生明显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甘油三酯升高的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制定,并于年5月定稿公布。共识对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的流行病学现状、TG加速AS的可能机制、降低TG与减少ASCVD的相关性临床证据以及AS患者HTG的管理建议进行了阐述。共识指出,对于TG升高的治疗策略取决于TG升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对于有明确病因(肥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饮酒等)所致的继发性HTG患者,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于降低TG水平具有肯定的效果,如限制糖、脂肪及酒精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适量增加运动、减肥;同时控制产生高脂血症的其他因素,如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改善肾功能,并避免应用升高TG的药物。

  根据HTG的严重程度,在预防ASCVD时的治疗策略也不相同。对于TG水平在1.7-2.3mmol/L者,如LDL-C达标,则建议生活方式干预,如LDL-C未达标,则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到目标值;对于TG水平在2.3-5.6mmol/L者,如LDL-C未达标,则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到目标值,如LDL-C已达标,则建议使用贝特类药物;对于TG水平大于5.6mmol/L者,不再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药物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而将贝特类作为降低TG的一线用药,此时,如不合并LDL-C升高,则建议使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但当同时合并LDL-C升高时,则推荐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药物同时服用。

  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在HTG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也做了更新,将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高危HTG(TG>2.3mmol/L,即>mg/dL)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选药物(I,B)。虽然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也认为他汀类药物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风险人群CVD风险的首选用药,但证据等级仅为IIb,B类。

四、他汀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

  已有研究证实,无论ASCVD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青年通过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都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针对老年ASCVD的降脂治疗策略则需要更为谨慎的评估。CTT荟萃分析:75岁的老年ASCVD患者,LDL-C每降低1mmol/L,主要不良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1%;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老年ASCVD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的获益幅度与中青年患者相同,推荐老年ASCVD患者采用与中青年患者相同的治疗策略(I,A)。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需用多种药物治疗、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加之药代动力学改变,更易发生他汀相关不良反应,需加强监测;伴有肾功能受损或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风险的老年人起始治疗应从低剂量他汀开始,并根据具体情况逐渐调整直至LDL-C达标(I,C)。

五、Inclisiran降脂治疗新曙光

  Inclisiran是一种长效的干扰RNA治疗抑制剂,能够抑制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的合成,PCSK9可靶向降低LDL-C水平。在前期针对Inclisiran的1期试验中,运用Inclisiran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mg或更大剂量(单次或多次剂量)能显著降低LDL-C和PCSK9水平至少6个月。而在ORION-1(2期研究)试验中,不同剂量的inclisiran注射液在第天时可使LDL-C平均降低41.9%,也显示了较好的降脂效果。

  ORION-11是第一个针对inclisiran的关键性3期临床研究。ORION-11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的研究方法,旨在评估例ASCVD或ASCVD风险等效患者和LDL-C升高患者皮下给予inclisiranmg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结果于今年ESC大会上初步公布,结果显示,主要终点方面:(1)治疗第天,经安慰剂校正后inclisiran组LDL-C水平降低54%(p<0.);(2)治疗第90天至第天,经安慰剂校正后inclisiran组时间-平均LDL-C降低50%(p<0.)。2个治疗组总体不良事件概况相似,安慰剂组和inclisiran组有相同比例患者经历至少一次严重的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22.5%vs22.3%)、组死亡率(1.9%vs1.7%)和恶性肿瘤(2.5%vs2.0%)相似、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2.7%vs1.2%)以及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1.0%vs0.2%)有差异、在肝功能检查(ALT:0.5%vs0.5%,AST:0.5%vs0.2%)临床相关升高和血清肌酐升高(1.4%vs0.6%)具有相似性、临床相   在ORION-11中,每年给予两次mg的inclisiran进行降脂治疗,结果符合所有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耐受性良好,并表现出了极佳的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马依彤(新疆医院)

  马依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负责人,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F.A.C.C),亚洲心脏病学会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新疆心脏起搏介入诊治中心主任。

  新疆重点学科内科学学科带头人,新疆心血管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医院协会心血管转化精准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一带一路心脏介入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新疆医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担任十余家专业学术期刊编委。

  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十一项,三等奖五项,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3项.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新疆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6项。

  先后承担“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发表高质量论文一篇(影响因子41.),论文被SCI收录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分。主参编专著31部,主参编教材13部。

  先后获得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师协会首届心血管医师奖、中国医学科学家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7年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自治区教学名师等荣誉奖励10余项。

推荐阅读

学术荟萃|袁祖贻:冠心病二级预防——心理干预

学术荟萃|杨志明:非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

学术荟萃|孙爱军:能量代谢与表观遗传交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荟萃

学术荟萃|鹿庆华:岁末回眸——年心脏康复进展与回顾

学术荟萃|李宪伦:心脏介入术后的心脏康复

学术荟萃|张守彦:心血管疾病的助燃剂---睡眠障碍的认识与管理

学术荟萃|张金盈:构建临床预测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学术荟萃|毛静远: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述评

学术荟萃|谢瑞芹:左心耳与心源性卒中

学术荟萃|万峰:冠心病微创外科治疗的进展

学术荟萃|聂绍平:急性肺栓塞团队救治现状、挑战与机遇——中国肺栓塞多学科救治能力现况调查的启示

学术荟萃|张刚成:新时代背景下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

学术荟萃|陈茂:中国经导管瓣膜病治疗的进展

学术荟萃|张曹进: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的新概念及可能机制

学术荟萃|李江:前列环素类药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进展

学术荟萃|沈节艳: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学术荟萃|史旭波:LDL-C是否应该有底线?

学术荟萃|戴朝晖:关于医联体模式下分级诊疗对高血压疗效评价的探讨

学术荟萃|郝玉明: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管理

学术荟萃|李玉明:从指南到实践: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处置

学术荟萃|蒋卫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管理

学术荟萃|黄晶:肾去交感术治疗高血压年终盘点

学术荟萃|赵国安:心衰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进展

学术荟萃|张育民:慢性心衰治疗的新视野

学术荟萃|何胜虎:2型糖尿病与慢性心力衰竭

学术荟萃|曾建平: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疗新进展

学术荟萃|马根山:ACC专家共识决策路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管理和临床路径

学术荟萃|李易:《心衰指南》药物更新及破格救心汤应用体会

学术荟萃|李伟: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

学术荟萃|张抒扬: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的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学术荟萃|孙志军:SGLT2抑制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研究进展概述

学术荟萃|石奇松:小窥目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诊治进展与成果

学术荟萃|刘红旭:凉血清热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学术荟萃|李乔华:食管心电图对室速室房传导关系的分析与诊断

学术荟萃|姚焰:心脏神经消融术:心律学一个新兴的领域

学术荟萃|丁春华:左束支起搏技术最新进展

学术荟萃|刘凡:心房颤动规范化治疗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学术荟萃|华伟:心脏起搏最新临床研究

学术荟萃|王新康: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现状及展望

学术荟萃|汪文娟:室速积分法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进展

学术荟萃|曹雪滨:预适应训练心脏保护作用实际应用的探索

学术荟萃|林文华:腹股沟血管穿刺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

学术荟萃|崔连群:引领未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未来方向,实现冠脉介入“零植入”

学术荟萃|王正忠: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当前的推荐和新进展

学术荟萃|葛均波:年心血管治疗进展回顾

学术荟萃|杨士伟:冠心病介入治疗挑战及进展

学术荟萃|魏庆民:PCI术中球囊支架通过困难的解决办法

学术荟萃|马长生:心房颤动防治的发展与展望

学术荟萃|张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综合防治

学术荟萃|韩雅玲:任重道远 未来可期

学术荟萃|郭丽君:PCI患者DAPT时长有望缩短吗?

学术荟萃|荆全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CTO病例

学术荟萃|李春洁:深化胸痛中心建设,践行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学术荟萃|赵世华:心血管影像临床应用与进展

学术荟萃|严金川:急性心脑血管病实施区域协同救治刻不容缓

学术荟萃|周玉杰:心血管病诊疗困境与探索

学术荟萃|李成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学术荟萃|于波:影像学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策略制定

学术荟萃|关怀敏: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jbby/2091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