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总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30岁女性会得冠心病么?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患冠心病,但究竟其原因是什么,有多严重却不知道,那么我们就从一个典型的病例开始给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导致冠心病的相关事宜。

年4月24日,我夜班,常规接班整理病历资料,晚上九点内分泌科杨主任打来电话,说他那边一位年轻女性高血压患者,近7天来发作性胸闷,进行性加重,而且心电图有动态变化,发作时多导联ST-T改变,想请我急会诊看看。接完电话我想30岁女性患者,最多血压稍高点,也没什么大事,就及时来到了内分泌科会诊。简单翻阅病例资料后发现,患者8年孕期检查发现血压升高,生育结束后血压有所下降,以后血压均未再监测,7天前开始出现心悸、活动后胸闷,门诊测血压“/mmHg”,考虑“继发性高血压”收入院,7天来患者胸闷进行性加重,原来每次发作1-2分钟,现在5-10分钟,发作时心电图变化明显,最后一次发作时心电图显示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ST段均有下移0.2-0.4mv,T波深倒,而AVR导联ST段抬高接近0.2mv。就心电图表现是典型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图形(左主干病变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左主干堵塞后,患者死亡率接近%)。但患者如此年轻就会有这么严重的冠心病么?虽然带有疑虑,但还是不敢轻易放过,与家属沟通后转入我科CCU治疗。给与正规降压及改善冠心病治疗,第二天安排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及时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大家看看这个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

未发作时心电图(基本正常)

发作时心电图

(多导联的ST段下移0.2-0.4mv,AVR导联ST段抬高0.2mv)

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左主干和前降支近段均有80%以上的狭窄,其他血管也有相应的狭窄。

支架术后结果:支架膨胀良好,血流恢复良好。

术后当晚我久久不能入睡,30岁青年女性,除怀孕时发现自己有高血压病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危险因素,怎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冠脉狭窄呢?单纯的高血压病会这么快导致这么严重的冠心病么?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危险呈连续性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舒张压长期增高5-6mmHg冠心病危险性增加20-25%,舒张压mmHg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舒张压80mmHg者的5-6倍。最近的“东方脑卒中与冠心病协作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方人群中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高于西方人群的研究结果,血压水平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呈直线相关,即努力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血压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程度不仅可以定量,而且可以预测人群的发病情况。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共同导致动脉硬化

最早的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明确了三者是心血管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高血压的危害来自于其对动脉硬化的影响,高血压所致动脉硬化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和其他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在动物身上的试验显示,高血压可加速因饮食导致的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明显的加重病情;血压控制能够逆转这些变化。

对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作为高血压也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发生,与其他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产生对冠心病的不利影响,他们之间的作用相互叠加,最终导致冠心病的产生。自冠心病的特殊类型“X综合症”被提出以来,医学界的专家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的抵抗,这样讲似乎有点简单。但是高血压病常常和冠心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共存。所以他们又被称为紊乱综合症。他们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血脂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均有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血症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对人群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中50%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发现50%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脂血症,二者共同作用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但是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的机制尚不清楚。

高血压时,血流的涡流增强,可加重内膜损伤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对内皮细胞功能有直接影响,保持正常的血管功能需要有完善的内皮细胞功能,血脂紊乱会损及内皮功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影响血管内细胞的宏能,引起粥样硬化病变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则可通过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得到改善。我们认为高血脂症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能是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相关的潜在机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最早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时都存在这一改变,两者共存时更易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冠心病的产生。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冠状循环的功能与结构病变。有效的降压治疗能使冠心病事件减少25%~30%。因此高血压对心脏尤其是冠状循环的影响情况如何以及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已成为目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zzzl/20893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