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及预防

导语: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但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出血体积较小者在治疗上以保守为主,如出血量大,则需行手术清除血肿。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极高,又是常见病,故应高度重视。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般情况下血肿对侧出现偏瘫;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大小便失禁;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出血量少时,血肿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CT扫描或MRI:显示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出血周围脑水肿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少量出血可保守治疗。出血量大则需手术治疗。

适应证:壳核出血,出血量>30ml,有意识障碍,有或无一侧脑疝形成而无手术禁忌者;各脑叶的出血量>30ml,伴有中线移位或周围水肿严重者;小脑出血量>10ml,颅内压增高,小脑症状明显,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者;血肿较小但压迫或破入第四脑室,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出血超过5ml,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者或血肿接近脑干表面,有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危险;血肿量在15—30ml,最大径2—3cm的丘脑出血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无效,出现意识障碍者。

手术方法: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去骨瓣减压;锥颅穿刺抽吸血肿;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吸除术,术中酌情在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后如无禁忌可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来促使血肿液化和排出,方法是:尿激酶U溶于3ml生理盐水中注入血肿腔,夹管1—2小时,然后开放引流。可反复给药不超过3次/日,至引流液减少或变清。

脑出血怎样预防:控血压。高血压必须早发现,规律服药,保持正常、稳定血压。调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劳累。老年人参加适当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时不要过于劳累。择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戒烟、限酒、戒陋习,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打麻将、打牌使人情绪激动、身心疲惫,这些也是血压不稳的诱因。

医生名片

王东玉,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主任,援外医学专家,对脑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脊髓外伤和肿瘤的诊治,开展颅脑及脊髓手术近例,赢得广大患者的高度赞扬。

联系









































幻想变为现实距离建德只有300公里
幻想变为现实距离建德只有300公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ysxg/21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