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观念ldquo治疗rdquo
《健康观念“治疗”》7-8如何让你与家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让你与家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上)
上节课讲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今天的内容,会让你知脑血管疾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只有知道了病怎么来,才能让疾病怎么去,才会让老百姓知道如何远离疾病的困扰。
------------------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虽然跟上一课的内容有点像,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上一课只讲到了一个点,只指出了病因。
这节课讲的会更全面,会让你知道这个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只有知道了病怎么来,才会知道如何远离疾病我相信现在很多人都相信医学,相信科学,我也相信,不过我认为如果你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就盲目相信,很容易进入迷信的状态,甚至固执的状态。换个角度,来解读心脑血管疾病。
首先,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我相信医生早就给我们普及过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太普遍了,几乎每两个家庭就有一例。那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呢?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心梗、冠心病、痛风等,这些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范時。
医生把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富贵病,这是由生活条件优越引起的疾病;第二种是老年性疾病;第三种世界疑难杂症;第四种是生活方式疾病。
其实,我认为第四种,才是真正定位了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个名字不够科学、不够医学化,所以很多人不去讲、不去用。
我问你一个问题:40年前,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肉,什么时候才能吃到白米白面,什么时候才能吃饱饭?
不管年龄大小,我相信你都听老一辈的人讲过,40年前,大部分人都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才能吃饱饭。这也意味着,天可能有多天,都在饿肚子、吃不饱饭。那我倒过来再问一个问题:40年前,大多数人干的都是什么工作?说白了,就是重体力活,都是天还没亮就出门,天黑了オ回家那个时候的人,只有干很多重体力活,オ能养活一家三口甚至的人,像今天这种坐办公室的工种是很少的。我们一个人,就像一部汽车,如果不给车加汽油,它是跑不动的,就算你加了再多的汽油,跑得多,汽油总会被消耗完的。
同样的理论,用在人身上,你就能想得明白,为什么40年前、我们只听过低血压、低血糖?原因很简单,我们摄入的营养少,身体的能量也少,繁重的体力活却要消耗掉很多营养、能量。
40年过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一辈的人一个星期干的重体力活,能抵得上我们现代人一年干的体力活。现代人每天摄入的营养多,可是消耗掉的能量很少,那进与出的比例,40年来正好颠倒了。
现代人所得的高血压、糖尿病,都叫作富贵病。当你想明白这个道理时,你会突然发现,我们的运动能力在下降,肠胃消化能力在下降,心脏功能在下降,各种疾病就会来找我们。所以富贵病,它不止包含着心脑血管疾病,我认为它跟很多的疾病有关联。
解读第二种疾病一一老年性疾病。我也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性疾病,我个人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一旦说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很多年轻人便不再害怕这类疾病。我说一个数字,你就明白,我为什么提倡把老年性疾病这个名词给去掉,想象一下,如果爷爷、爸爸和孙子都有高血压、糖尿病,你认为这是什么病呢?这叫遗传。那我想问爷爷,是谁给你传的?我再追间,往上追问三代人,爷爷的父亲,爷爷的爷爷,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爷爷说那个年代吃都吃不饱,走路摔倒,干活栽倒,生个孩子晕倒,你会发现,爷爷往上三代人,都是低血压、低血糖。结论就很明了了,往上三代人吃不饱,挨饿;向下三代人是吃饱了撑的,你认为这是饮食习惯的问题,还是因为是遗传呢?我认为不是遗传,而是饮食习惯,高血压、糖尿病,确实有遗传,但是一般情况下,都在第三代,为什么呢?
奶奶辈生孩子,一生都是三个、五个、十个,吃又吃不饱,生的孩子全部都是低血压、低血糖。母亲生我们的时候,也是兄弟姐妹两个、三个,那个时候,生活条件也不太好,都有低血压、低血糖。只有到了第三代,因为大多数是独生子,一个人怀孕,六个人伺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六个人伺候一个孕妇,孕妇很容易在怀孕期间体重超标,得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性糖尿病。
这个时候,才真正有了遗传性的高血压、遗传性的糖尿病。孩子一旦出生,体重达到八斤、十斤以上,这种体型的孩子,就容易比正常的孩子提前得高血压、糖尿病,一且得了,就叫作“I”型糖尿病,可母亲是因为后天吃胖了才得的,她只需要产后修复、减肥她的血糖、血压,就有可能恢复。所以母亲是“I”型,孩子是“I”型。如果母亲怀孕期间体重超标,孩子就会有遗传性的高血压、糖尿病,那这个孩子的寿命,一般都在三四十岁。这很可白,我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这些知识,很多专家都会亲口告诉你,网上也能查得到。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说一个数字,也就是你记住20年,好吃好喝20年,一定会有疾病来找你麻烦。
我们的爷爷50岁的时候,改革开放,生活条件突然变好,那个时候我们的父亲30岁,我们这年代的人呢,十几岁,每个年代大约都隔20年,我们的爷爷从50岁,好吃好喝,加20年正好是70岁所以爷爷辈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大多在70多岁。
父亲辈从30岁开始,生活条件变好了,过了20年是五六十岁所以父亲辈大多是在五六十岁得心脑血管疾病。那我们这代人,从十几岁生活条件变好,再加20年,到了三四十岁,这一辈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年龄,恰恰是三四十岁,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老话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现在的很多人,四十多岁就不活了。四十多岁竟然就得了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一定要记住,我们的下一代更可怕,从一岁的时候,就顿顿离不开肉类,从一岁的时候,他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离不开那些垃圾食品,如方便面、響条、锅巴等等,这一切把这一代的孩子都毁了。他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发胖;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脂肪肝;上大学的时候,可能体重已经严重超标,体育课都无法去上了?到了大学毕业,没开始工作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出现血压高、血糖高等症状;三四十岁的时候,也许就会引发脑梗梗了。
我经常问,现在的动车提速了吗?确实,动车现在已经提到了两百八、三百八这样一个高速;现在的手机提速了吗?网络3G变成了4G。你会发现,我们现在连死亡都在提速,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已经开始年轻化!
--大春金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把“知道”当“明白”用
悟:医生曾经给心脑血管疾病起过四个名字
第一个名字叫作富责病
第二个名字叫作老年性疾病
第三个名字叫作世界疑难杂症;
第四个名字叫作生活方式疾病。
当你想明白这个道理时,你会突然发现,到了最后,我们运动能力在下降,肠胃消化能力在下降,心脏功能在下降,各种疾病就会来找我们。
===读者分享====
分享者:张丽萍
希望大家有正确的观念,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医院,医院,而健康一定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多学健康知识,不但让自己健康,而且让自己的家人受益,不再花冤枉钱。感谢张老师的讲解,谢谢。
分享者:观念
几个月前我接触到做健康行业的人,一切都是从听说开始。听说这个产品的好处以后,我就半信半疑地先给我妈使用,因为我妈得了冠心病。所以一开始给我妈配了两个个提高免疫个排毒的!我爸爸的血压太高了,一开始没敢给他用排毒的,只是提高免疫;而我妈妈的冠心病,我一开始也比说明书上的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这样让她循序渐进地来!但是我爸见我妈比他多吃了一种,也没间我,就自己按照说明书上去吃。过了不到一个月,我妈打电话跟我说,我爸血压降到了!我知道他也在用排毒产品以后,我既惊喜又后怕!
如何让你与家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下)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很多的病都被叫做世界疑难杂症?我希望不管你家里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我讲解的内容,一定要让你的家人去听。因为有时候疾病,我们真的是无法预料的!提前预防总比发生了以后想办法弥补,来的更省心、更安全、更有效。
---------------------
如何让你与家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上节课我们解读了其中的两种,这节课我们再解读另外两种心脑血管疾病也叫作生活方式疾病,这是这几年刚提出来的种新的说法。顾名思义,这种疾病要用生活方式来解决,那我想问大家,什么叫生活方式疾病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哪些习惯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假如我现在拿一个棍子敲你的脑袋,算不算是种伤害?肯定算!如果连续敲一个月,会出现什么情况?脑袋会疼、会肿。这就相当于你长时间熬夜抽烟、喝酒后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一模一样的。
医院检查,可能什么都查不出来,但身体就是很不舒服这该怎么办呢?老百姓会想到一个词,叫作对症下药不舒服的症状是怎么样的?疼和肿。我们很轻易就会想到,吃个消炎药,肿就消了,吃个止疼药,就不疼了,这两种药很神奇,可是你回家以后,如果我继续拿棍子敲你的脑袋,就好比你的坏习惯一直在继续,你的脑袋是不是又开始疼,又开始肿了,病是不是又复发了?那你又得吃药,最后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吃药。
我有一堂课讲过病的因果,说过所有的病的背后,都有一个坏习惯,所有健康的人,都有一个好习惯归结起来说,许多疾病都是因为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只有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疾病才能恢复。我想提醒大家,每一个得病的人,一定要先反思,这几个月、这几年、这几十年,你是怎么糟蹋身体的?
我想把第二节课讲的一句话,用在此处,就是因果当下报是小病,因果未来报是大病,也就是你这坏习惯,坚持的时间越长,得大病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所以你应该有一种后怕的感觉。第四个名字,医生把它叫作什么呢?世界疑难杂症。
也就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都治不好的病,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在座的各位,有哪一种药能管住你的嘴巴?也就意味着,吃完这个药,不用管住嘴巴,我们身上不长肉;有哪种药能替代你的腿?也就是吃完这个药,我们不用锻炼身体,我们身上不长肉。这是不可能的,药根本替代不了错误的生活方式。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学生眼我咨询过的病例,当时我在海口讲课,有一个学生听完我的课,第二天一大早到酒店跟我说,她姐姐得了一个世界疑难杂症,我一听世界疑难杂症,大概就明白了什么意思。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病,都被叫作疑难杂症。我问是什么病,她说是强直性脊柱炎。她姐姐在北京,是国家一级演员,我问她,你姐姐在得强直之前是什么病?她说刚开始是风湿性关节炎,后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在是强直性脊柱炎。
我问她什么叫风,打开窗户,吹进来的是不是风?她说是。地下室很潮,是不是湿?她说是。两个加起来是不是叫风湿?她说是你会发现这些得了风湿病的人,很害怕天气变化,很害怕阴冷潮湿。医院是査风湿的?哪个药是治风湿的?在中医里有,在西医里是没有的。这个就像家里阴冷潮湿,刚开始是壁纸发霉,后来水泥开始起粉了,最后连钢筋也生锈了。这就是为什么风湿性关节炎会发展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后严重到强直性脊椎炎。你会发现,刚开始是关节受了寒,后来是软骨组织受了损,再后来脊髓也开始发炎了。
这其实是一个病在慢慢加重的过程。我再问她,风湿如果攻击到心脏,叫什么病?她说是风湿性心脏病我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这些疾病会成为世界疑难杂症。其实不是病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抓住病因,抓不住病因,那所有的病都会发展成疑难杂症。这就相当于两个孩子,一个因为饿而哭,一个因为疼而哭!如果我们不管孩子为什么哭,那这两个孩子,第一天哭,第二天哭,第三天还会继续哭,结果呢,你会发现疆耗传来,一个孩子被饿死了个孩子被疼死了,我们只能说,这是并发症。
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孩子为什么哭才可以,他说饿了,那给个馒头,他就不哭了。第二个孩子说受了伤疼,那我们只要把疼的问题解决掉,孩子就不哭了。
所以,一定记住,当一个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去找航因,这样解决的办法就会变得很简单。就像我刚开始讲到的,你只要知道你怎么从家里到这儿来,那你一定知道怎么回去,也就是你只要知道这个病是怎么来的,那就知道应该怎么调理。
我见过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得了一些职业病,其实,如果你懂得保养,这些病不会找你,它眼职业没关系,是跟你不懂保养有关系。
所以,回头总结一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四个名字。
第一个,富贵病就是我们吃饱了撑的,习惯不改,没人能帮你。
第二个,老年性疾病。我们不要再去提,因为我们这代年轻人,如果一听这是老年性疾病,就不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更会糟蹋身体。
第三个,生活方式疾病。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研究的,现在不止是心脑血管疾病叫生活方式疾病,我认为现在许多疾病,甚至连癌症都应该定义为生活方式疾病,这是我们应该努力普及下去的一个知识。
第四个,世界疑难杂症。你可以简单地认为,没有一种药能替代我们错误的生活方式。你不要害怕自己得了世界疑难杂症,我认为现在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叫作世界疑难杂症。最后做一个大的总结:现在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2.5亿人这2.5亿人会辐射到2.5亿个家庭。差不多每两个家庭,就有一例心脑血管疾病,我立志用我后半生的演讲,影响一亿人,改变一亿个家庭虽然这个目标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每个听到我课程的人,能陪着你的家人,一起来听这两堂课。
我认为这两堂课,能让三代人改变观念,改变习惯,这才是健康的第一步。
第二步,观念、习惯改变后,再来调理、保养身体,用中医的办法给自己的身体排排毒,几十年的坏习惯下来,身体堆积了很多垃圾,这不是药物能解决的。
第三步,清理堵在身体里几十年的垃圾。心脑血管疾病没有10年:20年、30年,是得不了的你一定要给自己的身体三个月、半年、一年的时间,把几十年的垃圾清理掉,这必须要做,不然有可能会出现心梗、脑梗、肿瘤、癌症等大病。
没有调不好的病,只有救不了的人。难救,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的思想一旦被某种知识或者文化禁锢,就很难再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会产生抗拒心理,人会变得固执。所以,我经常听医生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我认为还有一种,就是死于固执。
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很多的病,都被叫作世界疑难杂症。我希望,我所讲解的内容,不管你家里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让你的家人去听,因为有时候疾病,真的是无法预料何时发生,可能在3年、5年或10年以后,因为你家人不好的生活习惯,将会引起这些相关疾病的发生,那对于我们来说,提前预防疾病总比发生了以后想办法,来得更省心、更安全、更有效。
--大春金句—
西医治的是人得的“病”,中医调的是得病的“人”。
悟:健康离开整体性的研究,将“一事无成”,这是俞梦孙院士对医疗与健康管理区别的诠释,从根上说明问题,这也是中西医的区别。
人的心态、性格、生活方式、血液、家庭、整体都会影响你的健康,不要独立地看待疾病。
==读者见证==
分享者:梁倩
因为生活在高原地区,家人都喜欢吃牛羊肉,无内不欢。这堂课是我和家人一起听的。听了大春老师的课,能让家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特别欣喜。大春老师的课通俗易懂,家里人都听进去了。我相信只要坚持让家人和我一起听张老师的课,循序渐进,一定能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再次感恩大春老师!
分享者:郭庆云
听了两期张老师关于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课程感触颇深。您从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因,来界定心脑血管病的果,从因果关系和认知角度,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解读心脑血管疾病,诠释得精准,又很贴近现实。没有调不好的病,只有救不了的人
作者简介
张大春陕西省计生委的特约讲师、国家高级营养师、国家十大金牌营养讲师、西安市人口计生委特聘营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