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配穴参考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
临床上将其分为: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
阴阳两虚型(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
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无论男女均可发病。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诊断早期高血压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等。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等。
对症施灸方一取穴:血压点(位于第6、7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处)、涌泉。使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每日左右两侧4穴一次。
血压点(位于第6、7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处,左右各1穴)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方二取穴:足三里、悬钟、曲池、肝俞、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内关、丰隆。使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每日取5—7穴灸一次。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备1穴)。)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太冲(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行间(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温馨提示:
①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的艾灸腔直径为6cm,可以一次施灸临近穴位。
②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及施灸实证,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我们尊重原创,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
③中斯太和感恩您的传播分享,并诚邀大家留言讨论!如果您想了解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或对艾灸产品有什么建议等,可以在下方留言或增加管理号注明“艾灸”字样,我们每天会有专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