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血压高血压并不遥远
据年8月发布《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算,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7亿,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压。如何进行有效血压管理,已成为医生及患者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期《问健康画报》特邀两位高血压临床专家,直击高血压谜团!
高血压并不遥远
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而言,血压水平会随年龄逐渐升高。近年来,得高血压的病人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样的标准可称作高血压呢?
临床标准值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不同一天的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而对一个特定个体异常的血压升高,只能定义为是“高血压状态”。
当然,上面所说的血压标准值,专指患者在诊室由医务人员检测的结果。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家里测量医院测的不同。这是因为,一,由于血压在24小时内都在变动,两次测量值可能不完全一样。二,由于气候、情绪、运动等原因,医院里有所谓的“白大衣性高血压”现象,医院测得的血压值比在家里测出的高。所以,一般在家里自测血压时,不同一天的三次测得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也可定义为“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非常好的,客观的诊断高血压的方法,可以有效发现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
发病机制
目前医学界比较公认的高血压发病机制,有交感神经活性亢进、钠潴留、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管重塑、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的综合结果。
寻找病因
很多人诊断出高血压后,第一反应是:为何我会得这个病?这是个难解的问题。在医学术语上,常使用“原发性”等词汇表现病名,就是因为大多数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对大部分人来讲,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就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高血压与遗传有关,这一点大家都清楚。许多资料数据表明,父母有高血压的,孩子也容易得高血压。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如饮食过咸、肥胖、运动不足、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年龄增长等,都会让人不知不觉血压增高。有研究显示国人每天平均钠盐摄入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如果平均每天饮酒超过36克酒精,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3.5mmHg和2.1mmHg。上述危险因素中只有增龄是不可逆的危险因素,其余都可以纠正或改善。
目前认为8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接受降压治疗。其余高血压是由于一些特殊疾病造成,如肾脏或者肾上腺疾病等导致,被称为“继发型高血压”。这些患者的降压治疗有特殊性,其中一小部分人在纠正病因后高血压可以得到治愈。
和肥胖的相关性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质量控制上应有3方面的“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