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有你认识的吗永年区年下半年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永年区年下半年“三好一佳”公示

按照永年区文明办《关于评选年下半年“三好一佳”宣传推选活动的通知》(永文明办〔〕18号)要求,我区开展了年下半年“三好一佳”评选活动。根据各单位、各乡镇推荐情况,通过评审组审核、层层筛选,现进入公示环节。公示期自年12月3日至12月9日,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永年区文明办-永年区文明办年12月3日

永年区年下半年“三好一佳”

主要事迹

好公婆—临洺关镇河北铺社区陈捧芹陈捧芹,临名关镇河北铺村人。她和儿媳相处几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他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一天晚上,儿媳突患重感冒,发高烧,她着实不放心,当时儿子刚好不在,她急医院,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媳妇身边,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儿媳很快康复了。年,陈捧芹带头组织了河北铺爱心慈善协会,借助全社会力量,带头资助全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和老党员、老干部。好公婆—广府镇东街村陈喜荣在广府一带传颂着一位好婆婆,她叫陈喜荣,广府镇东街村人。儿媳嫁到她家已有20年,她把儿媳当亲闺女看待,儿媳也把她当亲娘看待,她们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关怀,婆媳关系胜似亲娘俩儿,有时他们夫妻俩儿吵嘴,她都是让儿子自身找原因,让儿子哄哄儿媳,给他媳妇说点好话,尽管儿媳有时感到委屈,也就谅解,和好如初。儿媳生孩子时,她日夜守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由于儿子和儿媳的工作忙,照顾不了家事和孩子,她就把家务和看孩子的活全部揽下来,让儿子和儿媳放心工作。儿子和儿媳怕她累着,下班以后就赶紧帮她干活儿,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无穷。好公婆—刘爱杰刘爱杰,65岁,是永年区第二中学老师李英静的婆婆。当年因刘爱杰的公婆年龄大了,在老家生活不方便,就和家人一起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她每天给老人洗脸梳头,一丝不苟地照顾老人起居。老人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她就四处寻找无糖的糕点买给老人吃。平时儿媳教高中工作繁忙,刘爱杰就在家准备一日三餐,接送孙子上学放学,洗衣,收拾家,任劳任怨。儿媳上晚自习时,她哄孙子睡觉。人们常说,世上最难处的关系时婆媳关系,但刘爱杰却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平时我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有时儿子儿媳吵架,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她批评教育。好公婆—正西乡刘湾村台丽枝台丽枝,正西乡刘湾村人。她要求孩子们做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儿媳做的首先要做到。关心儿媳就像关心女儿一样,要求子女们勤奋、节俭持家,自己首先做到表率。比如,儿媳生孩子坐月子有病时自己在她们床前嘘寒问暖端水送饭无微不至的关心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让她们感觉婆婆就是自己的母亲。“要想让儿媳尊敬自己,自己首先要尊敬她们。”她说她做到了这一点。好公婆—西苏镇西苏村王命云王命云,永年区西苏镇西苏村人。王命云家中有八十多岁的公公、90多岁的婆婆需要轮流照顾,每每轮到双方老人到家时,王命云夫妇是亲力亲为,专心侍候两位老人,满足老人的各种需要,给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人们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有两个儿媳更不好处,在她看来却不然,她与两个儿媳之间的关系很和谐融洽。她常说:我自己没有女儿,儿媳到我家便是我的女儿,我要像待亲闺女一样待儿媳。儿子儿媳们每天上班,三个孙子和一个孙女都由她照顾;儿媳冬天怕冷,她亲手给儿媳做的棉花棉裤;有一次儿媳生病打点滴,她一直守着看针到深夜。不仅家里的关系相处的和睦,邻里关系相处的也很融洽,对待家庭全力以赴尽心为家人,对待邻里热心帮忙、倾心尽力,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好公婆—讲武镇西赵王固村徐晓云徐晓云,讲武镇西赵王固村人。她常说:“我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因为她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她和儿媳相处十几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他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徐晓云在家操持家务,看护4个孙子女,她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好公婆—东杨庄镇东杨庄村张淑英张淑英,东杨庄镇东杨庄村人。多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她在生活中尽量处理好婆媳关系,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好婆婆。自儿媳妇进家门以来,他们婆媳俩从未红过脸,她们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关怀,婆媳之间处的像亲娘俩。去年儿媳妇身体不舒服,她下班了赶紧回家,做饭时总要问一问儿媳妇想吃啥,只要儿媳妇想吃的就尽量满足,只要偶尔看到儿媳妇吃的少些就去买好多新鲜的蔬菜变着法的做,而且每次做好饭都盛好递到儿媳妇手中,总是把肉挑到儿媳碗中,有时候儿子工作忙,她还陪着儿媳妇散步。平时相处,她严格要求儿子,宽容对待儿媳,每当儿子和儿媳妇吵架时,她总是埋怨儿子,支持儿媳。只有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好公婆—张西堡镇刘下乡村赵春娥赵春娥,张西堡镇刘下乡村人。为了让80多岁的公婆吃舒服点,她常常拖着自己那双不太利索的腿脚自己蒸馒头;为了让老人孩子在冬天吃上新鲜绿色蔬菜,她就在邻院搭了一个小菜棚,种上老人喜欢吃的青菜和小油菜,孩子们喜欢的油麦和芹菜。每当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第一份就先给老人送过去。虽说儿媳随儿子在军队,不能常回家,但每次通电话时都会关心儿媳。话语虽平常,总是暖人心。一旦儿子儿媳出现意见分歧,第一时间和媳妇统一战线,先从儿子身上找缺点,慢慢劝和,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儿子儿媳,不过多干涉。好公婆—正西乡东二村郑新爱郑新爱,正西乡东二村人。在她的带领下,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有一次儿媳患重感冒,发了烧,作为老人,她着实不放心,当时儿子刚好不在家,她急急忙忙去村卫生所找医生给儿媳输上液,在儿媳生病的日子里,她还是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儿媳身边,在她精心照顾下,儿媳康复了。每当提起这事,儿媳总觉得过意不去,婆婆这样操心,受了这么多累。刘麦花说,她这一辈子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邻里团结,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得。儿媳非常庆幸遇到一位好婆婆。好公婆—临洺关镇苗庄社区赵艳枝临洺关镇苗庄社区赵艳枝,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她勤俭持家、积极向上、孝老爱子、遵纪守法,在她的谆谆教导下,两个儿子考上大学,成家立业,一家人家庭和睦,阖家欢乐。她是同事之间的好大姐,是丈夫心中的好妻子,更是儿媳心中的“好婆婆”。好媳妇—第一实验学校冀金娥永年区第一实验学校教师  冀金娥,自年结婚以来,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同吃,二十几年来,她把“孝”深深刻在自己的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无华。婆婆虽然已经70岁了,但却是个超级爱美之人,尤其对旗袍情有独钟。婆婆的爱好当然应该鼓励了,她周末时特意把婆婆带到邯郸一家旗袍店,量身定做了一件,婆婆高兴的合不拢嘴,别人问的时候,总是骄傲的说,这是媳妇给买的,那种自豪喜悦自然流露,让她这个做媳妇的也感到无上光荣。公公今年76岁了,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特别是对智能手机上的一些功能,软件问个不停,每次公公问这问那,她总是耐心解释,详细说明,直到教会为止,在一教一学中拉近了关系,促进了家庭和睦。好媳妇—第一中学王路辉王路辉是永年区第一中学的历史教师兼班主任。她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家人和家庭的照顾也丝毫不减,是公婆公认的好媳妇,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孩子心中的好母亲。她把公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经常到公公婆婆家里打扫卫生、做饭、与老人聊聊家常。丈夫工作繁忙,繁重的家务、孩子的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上班时间忙完工作就急忙回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她总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孩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小小年纪也充满孝心、爱心和上进心。好媳妇—东杨庄镇东杨庄村学校杨建英东杨庄镇东杨庄村学校教师杨建英认为:“要想家庭和,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成家后,她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婆婆腰病复发,她白天去上课,休息时抽空给婆婆洗衣服做饭,让婆婆安心养病。她和丈夫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情时,夫妻互相通气,共同协商,做到每办一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十几年来,她将婆媳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是公婆认可的好媳妇、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认可的好同志。好媳妇—东杨庄镇茹佐村王双枝东杨庄镇茹佐村村民王双枝,每当人们提起都竖起大拇指。她上孝顺90多岁老婆婆,下爱护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人和和气气、从不吵架。多年来,他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邻里之间有什么事都愿意去帮忙,并且经常向身边有困难的老人给予帮助,在村民中口碑特别好。好媳妇—东杨庄镇东杨庄村王芬叶东杨庄镇东杨庄村村民王芬叶一家人和睦相处、遵法守纪,相信科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在王芬叶的倡导下,全家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参加赌博迷信等活动,全家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各种邪教组织。她在生活中坚持勤俭持家,以勤俭节约为荣,攀比消费为耻,始终坚持合理安排、克勤克俭,把艰苦奋斗当成发家致富的助推器,把勤俭节约当成持家生活的传家宝。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关心爱护,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密,是名副其实的和睦家庭。好媳妇—法院王丽萍王丽萍,永年区人民法院法官。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婆生活在一起。二十年来,她始终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将公婆的起居生活照料的井井有条,工作之余陪老人谈心,给老人宽心,如今二老身体越来越硬朗,精气神儿越来越好。在单位,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坚守在审判一线二十五年,多次被评为永年区法院优秀先进个人、永年区最美政法干警、邯郸市中院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是领导和同志们眼中的好同志,邻里称赞好媳妇。好媳妇—供销社刘嘉嘉刘嘉嘉,永年区供销社人事科的一名基层干部。她为了支持爱人的工作,包揽了全部的家务劳动,承担照顾老人和教育孩子的重任,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爱人已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她的便签本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就是父母和公婆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日子。除了细心地观察老人的生活需求,根据四季的变换更替,提醒他们加减衣服。结婚十多年来,她从未与家中的长辈红过脸,拌过嘴。经常与婆婆一起散步健身,一起美容养生,一起炒菜做饭,一家和和睦睦。好媳妇—广府镇东街村胡春霞广府镇东街村村民胡春霞自年婆婆卧病在床开始,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给婆婆洗澡、洗脚、剪指甲,不厌其烦。婆婆15年后不幸去世,为了不让公公感到孤单,老人喜欢打麻将、下象棋,她和丈夫商量后,给老人按上了麻将桌和象棋桌,还邀请村里的老人来家里玩,并把老人住的屋子重新装修,让老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耳濡目染,她的两个女儿也争着孝顺爷爷,一家人和和睦睦、开心快乐。好媳妇—讲武镇刘七方村徐晓娟徐晓娟是讲武镇刘七方村人,她孝敬老人,关怀儿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羸得邻里之间的肯定和赞美。年10月份,婆婆右前臂骨折,那段时间她不但要带孩子,还得照顾婆婆起居和生活,刚开始婆婆还觉得不是自己闺女不好意思,时间长了,觉得她比亲闺女还亲。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学会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常常教育孩子给爷爷奶奶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待人接物要礼貌,受到帮助要感恩,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好媳妇—讲武镇苑七方村吕素英讲武镇苑七方村村民吕素英,从结婚之日起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没红过脸、闹过矛盾,几十年如一日。年,她的公公患了心脏病,手术费需要十几万元,对她们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她和丈夫想尽办法东拼西凑,为公公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虽然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欠了外债,但老人的身体以健康如初,全家老小又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她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了。好媳妇—教体局韩月娥韩月娥,女,现任永年区教育体育局计生科科长。结婚十多年来,始终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和公婆相处。今年9月份,年过80岁的婆婆被确诊为慢性肾衰,住院一个多月以来,病床前喝水喂饭,端屎接尿,洗脚擦背这些活她都争着做。婆婆没有食欲,征得医生同意后,她就变着法地做婆婆喜欢吃的东西,医院一天往返两三次。同一病房的患者称她是“好闺女”,婆婆高兴地说“这是俺儿媳妇”!婆婆出院后,她坚持陪伴婆婆进行康复锻炼。她坚信: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好媳妇—刘营镇总校郝淑娴郝淑娴,现在刘营镇总校工作。她的婆媳关系建立是从新婚之日开始的。一天的忙碌过后,她想,婆婆应该才是最累的人吧。于是,她在婆婆万般推辞下帮婆婆洗了脚,从那以后,这个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她因工作原因,只有周末才能回公婆家探望,每次回去,她都要把院子打扫一遍,屋子整理一下,把公婆换下的脏衣服洗干净晾好,陪公婆聊一聊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事或者工作上的趣事。当然,不能忘了其乐融融的晚饭后给公婆泡个脚的习惯。好媳妇—洺州幼儿园李萌萌李萌萌,现在邯郸市永年区洺州幼儿园工作。结婚时,很多人对她说多要彩礼,要大办,她却表示,我看中的是人,彩礼钱、结婚典礼都不重要,最后他们婚礼一切从简。她始终如女儿般照顾自己的公公婆婆。公婆生日的时候,她都会提前买好称心的礼物;换季添衣的时候,也会早早的买好舒适的衣服给公公婆婆送去。她知道,孝顺不单单物质上的满足,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她经常在工作闲暇之际,去公婆家中看望,陪公婆聊天,唠家常。她还主动联系好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带公婆出去旅游。年,婆婆做手术住院,她将不到2岁的女儿送到姥姥家,自己每医院照看婆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就出院回家,婆婆高兴的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好儿媳,我家萌萌比亲闺女还亲呢。好媳妇—西河庄总校王晓巍王晓巍,西河庄乡总校教师。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一名军人的家属,更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公公,婆婆包了亩农田,整天在地里忙活,有时候,吃饭的时间他们还回不来,她就把饭菜送到地里和他们一起吃。孩子出生后,为了不让公公、婆婆太累,孩子出生没几天就自己做饭,承担起家里所有家务活。由于公婆常年劳作,她便主动给婆婆揉背、揉腰、做按摩,来缓解婆婆的疼痛;公公累的腿疼,她四处寻医求药,所以她便成了公婆眼里的亲闺女。年3月,婆婆突然病倒,躺在床上需要照顾,公公不得不下地劳动,老公又不在身边,孩子才5个多月,她依然担起了照顾婆婆的任务,每天都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做家务,那些日子虽然累,但她从无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始终尽孝尽责,无怨无悔。好媳妇—西苏镇油村高璇西苏镇油村村民高璇,她的善良和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生活在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但是她从不计较。她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对妯娌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为了让公婆紧跟时代,她给公婆各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耐心教公婆使用方法,看公婆玩的开心,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她内心也感到无比欣慰。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好媳妇—永合会镇李沟村李宁宁李宁宁是永合会镇李沟村有名的好媳妇。结婚至今,她和公婆、小叔子一家一直生活在一起,婆婆身体不好,常年腿疼不能干重活,她就抢着做家务。农忙的时候,每天下地劳动,她抢着重活干。这么多年来,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但她从不着急生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未和公婆红过一次脸,妯娌之间更是亲如一家。好媳妇—正西乡东二村曹杏丽曹杏丽,正西乡东二村人,二十年来,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忙里忙外,任劳任怨,从未和公婆红过一次脸,默默履行着一个家庭妇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爱心凝聚起一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赢得了家人和村民的广泛赞誉。好媳妇—正西乡西高固村苏立英苏立英,正西乡西高固村人。多年来,她照顾身体不好的公公和两个身有残疾的儿子,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里打理的整洁有序,和邻居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为她竖起大拇指。好媳妇—正西乡朱庄村李先芹李先芹,正西乡朱庄村人,她孝敬公婆,在公婆有病期间,像伺候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公婆,街坊邻居皆称其孝。她本人憨厚老实,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处理恰当,特别是赡养老人方面更是起到了带头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她把家庭子女、夫妻关系处理的妥妥当当,她常说:“身为党员、村委干部,行孝尽赡是每个人的义务,谁都有老的一天,我要为我们的下一代做好榜样。好媳妇—西苏镇周村小学连晓娜连晓娜,永年区西苏镇周村小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年公公半身瘫痪,她为了减轻婆婆负担,她每天工作之余回家为公公做饭,帮婆婆照顾公公。因为公公的身体,婆婆的心里时常难过,她整日陪在婆婆身边耐心开导。她很重视老人的心理需求,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每次外出买东她总不忘给婆婆带上一份。她爱说爱笑,对于不公平的待遇也从不抱怨,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深受乡邻的喜爱。在处理家庭大小事上,她与丈夫之间经常沟通,互相包容。她总是认为作为一个媳妇、妻子、妈妈,家和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好儿女—临洺关镇河北铺社区赵运玲赵运玲,籍贯为临洺关镇河北铺社区,自公公患病后,她一直待在公公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当初。她既要服侍公公,又要参加集体劳动,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公公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公公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公公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她用几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纯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好儿女—东杨庄镇崔春河崔春河,在东杨庄镇工作,是村里公认的好孝子,方圆几十里妇孺皆知,是我们学习的好典范。兄弟姐妹们多,但是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虽然自己家庭条件也很紧张,但是他依然主动承担起赡养母亲的义务。他自己住在特别简陋的房间,把家里向阳的房间留给老母亲,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母亲,尽自己所能让母亲吃好、住好,让年迈的母亲老有所依,并且经常说“家家都有个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孝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好儿女—医院李瑞雨李瑞雨,35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作为儿女,她始终抱着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她认为孝心不能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公公因病离世,便把婆婆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几年如一日细心呵护,百般照顾。在忙碌工作之余,照顾婆婆便成了她生活的主题。嘘寒问暖,端水递药。婆婆血压高,医院购买了电子血压计,随时为婆婆测量血压,医院体检。好儿女—第四中学柴召奎柴召奎,永年区第四中学教师。母亲在他上初中时患上脑中风,后来又摔伤,腰椎和肩膀几次手术,使老母亲的行动更加艰难,他大学即将毕业参加工作时,父亲查出胃癌,操劳一生,溘然长逝,他在悲痛和愧疚中,接过了家庭的重担,开启了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的模式。十二年来,他一直奔波在美丽的西部山区和农村的家(柴凹村),坚持做到家校共顾,既做一个好教师,又做一个好儿子。好儿女—教体局李江华李江华,在教体局电教站工作,生活中默默履行了一个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母亲突发脑梗,很多东西不能吃,并且胃口不好,就变着花样给母亲做吃的;母亲动手术,卧床,坚持给母亲梳头、擦身体、按摩,病房的其他病人很羡慕母亲有这么孝顺的女儿。母亲去世后,又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父亲,坚持定期为父亲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换,即使工作繁忙,也坚持陪父亲散步谈心。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努力去做一个懂感恩、知孝道的好女儿。好儿女—刘营镇总校苏攀光苏攀光,今年40岁,是刘营镇总校副校长,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将近19年。父亲去世后,让母亲来县城居住,可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的母亲不愿意在县城住,他们本来在县城居住,考虑到母亲一个人在家不放心,便搬回了村里居住,虽然每天上班需要40分钟的车程,但是每天都能够见到母亲,坚持回家陪伴母亲。好儿女—教体局王领芹王领芹,在永年教育体育局工作。她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常年在农田里劳作,再加上年龄大了,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母亲的胳膊和手有风湿病,一到阴天就难受,有时候半夜也会疼醒,还患有高血压,作为女儿总是心系他们的身体状况。坚持每天往返单位和家,给二老测量血压,嘱咐他们按时吃药,饮食清淡,少荤腥多素食,并定期带他们去参加体检,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少些病痛。好儿女—临洺关镇总校邢芳邢芳,今年45岁,在临洺关总校工作,她的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十多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后,只剩下母亲一人,现如今母亲已经80岁高龄了,生活中孤单一人,她便尽可能地陪伴她、照顾她,安排好她的生活。母亲生病时,她全程陪同,不分昼夜地照顾她,直至康复出院,出院后遵医嘱悉心照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bzzs/2089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