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怎么吃最健康2016最新膳食指

俗语称“病从口入”、“许多病是吃出来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多油多糖等多种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慢性病呈现井喷式增长。

在我国第二个“全民营养周”来临之际,今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你怎样吃得健康又美味。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现场图新华网刘映摄

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对于此次新版指南的修订意义,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成人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目前达到了25%,糖尿病发病率达到9.7%,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为了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做了修订。常继乐介绍,指南对普通百姓的膳食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作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方案讲了啥?六大要求更细致更与时俱进

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指出,和版《指南》的十点要求相比,新版《指南》的要求虽然减少为六点,对“餐盘该如何选择”的指导却更为细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饮食文明新风。

平衡膳食坚持运动拥有好身体

第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这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5—8份,相当于—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1—3份,相当于50—克,薯类1—2份,相当于50—克。

第二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步。《指南》要求,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第三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指南》要求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也就是说,要保证每天摄入—克的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每天摄入—克,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每天吃各种奶制品,换算成液态奶克。

长期吃鸡蛋不用丢蛋黄

第四是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指南》要求,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具体来说,每周吃鱼-克,畜禽肉—克,蛋类—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克。

此外,随着国际上对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解禁,因蛋黄中富含胆固醇而长期“含冤”的鸡蛋终于扬眉吐气。新版《指南》中,鸡蛋的每日摄入量比过去增加了。如果按照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鸡蛋可以称得上是“最平民化的高档营养品”。陈超刚认为,这意味着居民应该长期吃鸡蛋且不弃蛋黄。此外,应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第五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指南》要求,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有些传统食物宜怀旧莫多吃

第六是杜绝浪费,兴新食尚。《指南》要求,珍惜食物,适量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不回家吃饭,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结果。但无论从营养学的角度还是家庭和谐的角度来看,鼓励人们多回家吃饭,都是大有益处的。”陈超刚指出,有些人或许认为“饮食文明新风”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其实,提倡饮食移风易俗更符合文明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应该对传统饮食习惯有所扬弃和发展。

例如,过去没有冰箱,为了避免浪费食物,我国先民只能用高浓度盐来腌制肉类,以尽可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现在,随着饮食供给多样化、冰箱普及,腌肉等不健康的食物就不能天天吃、大量吃,而应减少进食频率和量,变成偶尔尝鲜、饮食怀旧的选择。

追求健康长寿必须“控油限盐”

陈超刚指出,根据《指南》要求,要提升营养水准,追求健康一生,起码要做到两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控油限盐”。

“油好比双刃剑,多了不好,少了身体也会敲响警钟,在适量的情况下是对身体有益的。”他指出,《指南》推荐一天一人不超过25克或30克,但是还有一些油是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说花生、瓜子里。吃25克的花生或者核桃,或者吃40克的西瓜子,就相当于10克植物油。25克的花生充其量就是一把,因此晚上有时候看电视,很多人眼睛不闲,嘴也不闲,边看电视边吃“油”。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日最多摄入5克盐,而我国一直规定,居民每日摄入盐的上限是6克。“调查显示,中国居民人均日摄入盐高达9.8克,如果能降到6克,对个人健康来说,已经‘善莫大焉’。”陈超刚说,6克盐是健康人每天吃的最多总量,如果对于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则要减少用盐量。

给餐盘“加分”掌握三个锦囊

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可以让您的餐盘合格,但要给餐盘加分,推荐大家不妨看看这三个营养“锦囊”。

1.合理补钙

乳类是钙的最好来源,我国膳食中乳类及乳制品很少,钙的主要来源是谷类、豆制品和蔬菜,钙摄入量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可能与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有关。

陈超刚说,中国人喜欢煲骨头汤补钙,其实骨头汤里主要的成分为水、脂肪和少量的含氮浸出物,钙和蛋白质的含量很少,长时间煲煮还可产生大量嘌呤。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的,不容易溶解到汤里,骨头汤中的含钙量一般为2-4m克/毫升,而牛奶的含钙量是-m克/毫升。

2.重视β胡萝卜素

这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是视网膜重要成分,预防慢性眼疾。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绿色及黄色的水果蔬菜中,如菠菜、胡萝卜、南瓜、芒果、杏、木瓜等。

3.莫过分崇拜维生素C

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美容、预防动脉硬化等。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枣类、青椒、猕猴桃、柚子等含量最为丰富。不过,要警惕过分崇拜维生素C的倾向,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也可能损及健康。

大家都在看↓

检察机关依法对令计划提起公诉

注意!后天起,坐火车有变化了!这可是十年来最大调整~

全国1/3地下水不可饮用?耕地重金属污染是怎样的?答案在这里

来源:综合新闻晚高峰、新华网、广州日报整理

本期编辑:王晶晶









































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bzzs/12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