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减退神志不清,一个中成药,同时补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总是难以避免地会有些记忆力衰退。
有些老人这边开了火做饭,转身干点别的事,一会就把做饭这件事给忘了,饭烧坏了还是小事,关键是会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面对这种衰老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怀念年轻的时候。
当然,现代医学并不能做到返老还童,但对于记忆力减退也并不会束手无策的,有一个中成药就能派上用场了。
此方出自宋代医书《杨氏家藏方》,光看这个名字,它就有使人返还年少时候的寓意。
由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杜仲、远志、巴戟天、五味子、小茴香、楮实子、肉苁蓉、石菖蒲、大枣,这15味药组成。
方中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益肾精,壮筋骨;
熟地黄、枸杞子,滋阴补肾;
小茴香、格实子,温肝肾,祛寒理气;
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茯苓、山药,燥湿健脾;
山茱萸、五味子,润肺固精;
远志、石菖蒲,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大枣,宣肺强脾,补血益气。
此方以脾肾阳虚,精血不足为其主证,补肾养心,壮阳益阴,大补心、肾、脾、胃四经虚损。
这时可能就有朋友疑问了,为什么记忆力不好,不是补脑,却在补心、肾、脾这些内脏?
这就是中西医理论的不同。
西医通过微观的分析,将人的大脑拆解、分析,记忆力的衰退对应大脑的衰老、萎缩;
而中医理论中,意识、思考、记忆等都是与“心”关联密切的,与各个脏腑的健康状态也有关联性。
心脏,是人体内的“君主之官”,当心气不足,人的神志也会受到影响,反应迟缓、忧心忡忡、多梦健忘、神志不清等都会发生。
肾脏,为先天之本,既决定人的先天之资,又可能在生长、衰老中被消耗。
肾主髓,脑为髓海,随着衰老的进行、肾精的消耗,髓海便会萎缩,从而使人出现记忆力衰退、认知不清等问题。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人体提供能源,而能源不足,则各个工作部门都可能出现衰弱。
因此,通过滋补心、肾、脾、胃的虚弱、损伤,在记忆力衰减、神志不安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也能进一步预防老年痴呆、脑萎缩。
不过,在人衰老的过程中,身体的状态也是复杂多变的,随意用药可能并不利于健康,还是要在专业医生进行辨证施治,依据个人情况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