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运动应注意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是各种药物副作用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其中运动疗法因其简便易行,人们很愿意操作。本医院的王立群医生,请她谈谈高血压病人如何选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达到降低血压以及稳定血压的目的。
王大夫介绍说,运动疗法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充分发挥机体的代偿功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促进康复,这是勿庸置疑的。其原因有四:第一,运动可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各系统器官的神经调节;第二,运动可降低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张力,缓解小动脉痉挛,减少外周血管阻力;第三,运动能扩张骨骼肌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第四,运动能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稳定情绪,抑制紧张心理,消除焦虑状态,去除使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运动时一般以低运动强度为宜,运动强度过大,不仅没有降压效果,反而在运动后使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什么才是适宜的运动强度?最为理想的界定方法是对病人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在了解和掌握病人运动承受极限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个体化运动强度方案。医院由专业医生制定,比较麻烦。王大夫介绍了两种病人自己容易掌握的评价标准,即心率测定法和主观感觉法。若以心率来界定运动强度,那么运动适宜心率=(一年龄)0(60%80%);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每人来说,最好选择(-年龄)×(60盼咱5%)更安全。也可同时或者单独采用主观感觉来控制运动强度,这个标准是“运动中较轻松、无疲劳感、微出汗、能与同伴进行交谈且不气喘”。
在运动种类方面建议选择一些动作节奏缓慢、速度或幅度变化不大、大肌群参与的动力性有氧运动,如步行、健身跑、骑功率车、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等。以往医学界不主张高血压病人选择力量型运动,但临床观察发现,在安全范围内适当进行小运动强度抗阻力量练习,不会引起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目前建议轻度高血压病人也可采用低强度的力量型练习,包括器械运动、举重、爬山等。
运动疗法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能进行,主要的适应证为临界性高血压、I期、Ⅱ期高血压,用于早期防治,疗效较好。而那些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动过速、急性感染以及眼底出血等问题的病人,应严禁运动疗法。无论何种高血压病人,均不要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运动动作。在每次锻炼前都要有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锻炼结束以后也要有10分钟左右的放松练习。锻炼的时间建议在上午8~10时左右或者下午4-6时芹右进行。在运动中如出现以下情况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心脏不适,气短,心率超过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