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病就不行了有人短短几年变成尿毒症,
今天(3月第二个星期四)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专家介绍,慢性肾病目前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只有约1%的慢性肾病患者最终会进展为尿毒症,大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下,都能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案例一半年前,王先生因为慢性肾炎住院,加上糖尿病,他每天要吃很多种药,情绪非常低落,瘦了十几斤,总感觉自己就要不行了。护士长建议他加入慢性肾脏病运动康复群,经过康复评估,医生给他开出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运动处方:每天步行半个小时,每周5次以上。
王先生坚持几个月后,体重增加了,精神状态也完全不一样了。医生再次对他进行了康复评估,发现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进行肾脏康复前,他6分钟步行试验只能走70米,现在已经可以走到米了;康复前,他5次坐立试验时间是15.5秒,现在只需要7秒,说明行动敏捷了很多;此外,他双手的握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目前,王先生已经重回工作岗位。
案例二几年前,年仅7岁的蔡女士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查出尿蛋白异常,到肾内科专科进一步检查后,最终诊断为“IgA肾病”。
对症治疗约10个月后,复查尿蛋白成功转阴,血肌酐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病情趋于稳定,蔡女士慢慢放松了警惕:医生嘱咐一个月复查一次,她却隔三五个月才复查;医生嘱咐“一天服药3次,一次4片”,她却自作主张改成“一天3次,一次片”,甚至还擅自停用了个别药物……一段时间后,她突然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胸闷不适,最终检查发现已进展为尿毒症。
医院(医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包蓓艳主任医师提醒,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最常见慢性病之一,病程长,大部分病友需定期复查并长期服药,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和用药方案,患者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在包蓓艳的诸多病人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0多年前就确诊为IgA肾病,但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规律门诊随访,所以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至今健在。
“慢性肾病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大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下,都能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即便到了尿毒症期也可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包蓓艳说,目前约有余名尿毒症患者在鄞州二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透治疗,最长血透年限已有8年之久;还有余人长期在腹透门诊规律随访,其中60岁以下的居家腹透患者约有40%仍在正常从事工作。
患者们在鄞州二院进行血透治疗。另外,中国科医院(医院)肾内科主任罗群介绍说,运动康复是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运动,可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肾病的这些早期症状请注意
●水肿:常出现于眼睑、双下肢及足踝,可伴有尿少及体重增加。
●高血压: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患者,若血压升高,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肾病。高血压病人应注意检查尿常规,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病理性损害。
●少尿或无尿:正常人一日尿量1-毫升,4小时尿量少于毫升叫少尿,少于毫升叫无尿。
●多尿:每人尿量超过毫升。
●排尿异常:尿频(每日排尿>8次)、尿急、尿痛、夜尿增多。
●血尿:尿液发红或呈茶色。
●尿中泡沫增多: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的表现,与肾脏病密切相关。
●腰痛、腰酸。
●其他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
专家提醒,筛选早期肾病的主要指标是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检测以及双肾B超检查,通过几十元钱的检查,就能及早发现异常。一旦确诊慢性肾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能因为病情好转而随意停药,一定要配合医生接受正规治疗,以免失去挽救肾脏功能的最佳时机。
END
作者:孙美星陆麒雯郑轲谢美君赵宇
编辑:曹歆
责编:孙美星
来源:中国科医院宁波市医院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
即日起浙江终止农村返乡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倡导省内游
宁波这19家基层医疗机构获全国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