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止咳平喘剂一
内科常用中成药是《中药二》考试所占分值最多、篇幅最大的章节。是考试备考的重中之重。下面来带大家本章的知识点详解,供大家学习。
止咳平喘剂凡以制止咳嗽,平定气喘,治疗肺湿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各种咳嗽气喘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止咳平喘剂。
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散寒止咳剂、清肺止咳剂、润肺止咳剂、发表化饮平喘剂、泄热平喘剂、化痰平喘剂、补肺平喘剂、纳气平喘剂等八类。
一、散寒止咳剂
通宜理肺丸(胶囊、口服液、片、颗粒、膏)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君药:紫苏叶、麻黄;
臣药:前胡、苦杏仁、桔梗、陈皮、制半夏、茯苓;
佐药:炒枳壳、黄芩;
使药:甘草;
全方配伍:宣讲共施,温中兼清,共奏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
孕妇、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慎用。因其含有麻黄,故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杏苏止咳颗粒
宣肺散寒,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二、清肺止咳剂
清肺抑火丸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全方配伍,清泄润燥,清上导下。
蛇胆川贝散(胶囊、软胶囊)
清肺,止咳,祛痰。
肺热咳嗽,痰多。
孕妇、痰湿犯肺者或久咳不止者慎用。
橘红丸(片、颗粒、胶囊)
清肺,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孕妇、气虚咳喘及阴虚燥咳者慎用。
急支糖浆
清热化痰,宜肺止咳。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一次20-30ml,一日3-4次。儿童一岁以内一次5ml,一岁至三岁一次7ml,三岁至七岁一次10ml,七岁以上一次15ml。
因其含麻黄,故运动员、心脏病、高血压病者慎用。
强力枇杷露(胶囊)
清热化痰,敛肺止咳。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因其含有毒的器粟壳,故孕妇禁用,不可过量或久用。
川贝止咳露
止嗽祛痰。
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三、润肺止咳剂
养阴清肺膏(糖浆、口服液、丸)
地黄、玄参(元)、麦冬、白芍、牡丹皮、川贝母、薄荷、甘草。(养阴清肺地麦丹,薄药贝草元=养阴清肺弟买单,不要北朝元)。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君药: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
臣药:麦冬、玄参、白芍、甘草;
佐药:牡丹皮、川贝母;
使药:薄荷--载药上行;
全方配伍,甘寒养润清泄。
养阴清肺地黄君,滋养少阴又凉血,
麦参白草合为臣,清肺泄热还利咽,
贝母丹皮薄荷使,功奏润燥凉血功。
二母宁嗽丸
知母、川贝母、石膏、炒栀子、黄芩、炒瓜蒌子、蜜桑白皮、茯苓、陈皮、麸炒枳实、五味子(蒸)、炙甘草。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症见痰黄而點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君药:知母、川贝母;
臣药:石膏、黄芩、炒栀子、蜜桑白皮、炒瓜篓子;
佐药:陈皮、炒枳实、茯苓、蒸五味子;四药合用,散中有效;
使药:炙甘草。
知贝二母合为君,清肺润燥化痰咳,
石芩栀白瓜蒌子,借助君药效力增,
陈枳茯苓五味子,理气健脾滋肾阴。
蜜炼川贝枇杷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外感风寒咳嗽者慎用。
推荐阅读:
中药二
表里双解剂
中药二
祛痰剂
中药二
温里剂
中药二
清热剂
中药二
泻下剂
中药二
表里双解剂
中药二
祛暑剂
中药二
解表剂(一)
中药二
解表剂(二)
↓↓↓更多备考相关问题可咨询天龟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