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救命一看见医生我就犯高血压

就在今天早上,有位朋友跟我诉苦:他的父亲自从上了年纪,就养成了每天在家自测血压的好习惯。数据一直很正常,即使有波动,也在正常范围内。没想到,医院体检,医生给他一量血压:居然达到了/mmHg!这可把老爷子和家里人吓坏了:在家测的都正常,医院就升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听完他的描述,我故作神秘地对他说:

你听说过“白大衣高血压”么?

相信许多人已经猜到了:白大衣高血压(WhiteCoatHypertension,WCH)是指有些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忽然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患者自身携带测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却很正常。

现实生活中,这位父亲的案例并不少见。至于病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白大衣高血压和特殊情景(就医)下的压力刺激有关;

2.患者存在应激反应,血中应激激素有所升高;

3.患者本身有血压增高的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在大量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没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目前临床定义清晰的高血压,而是白大衣高血压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国外的数据显示,在确诊高血压的患者中,实际上是白大衣高血压的人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21%到39%之间。换句话说,也就是被贴了“高血压”标签中的“非高血压”患者在1/5和2/5之间。在我们国家,这一数值也不太乐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首次确诊高血压的人群中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接近了整体的1/3水平。

白大衣高血压危害有多大?首先是给患者扣上了一顶高血压的帽子。这类患者本来就偏敏感、易焦虑,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之后更是忧心忡忡;另外,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往往会要求患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是药三分毒,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不仅造成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带来一些药物副作用。

10年之前,临床上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疾病临界状态。随着流行病学调查的完善,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子疾病。年左右,各大学会陆续开始将其独立为一种疾病,因其只发生于诊室,又被称为“单纯诊室高血压”。比如,欧洲高血压诊疗指南指出,单纯诊室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是诊室血压/90mmHg,而诊室外或家庭自测血压/85mmHg,同时24小时动态血压全天/80mmHg的一种“高血压”,比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多出了一些限定条件。

那么,白大衣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事实上,目前为止还并没有证据证明一过性血压升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困扰。而且,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在“血压升高”导致的靶器官受损上,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确实远低于高血压患者,所以目前看来,治疗并不是必须的,通过生活改善、控制危险因素,也许就能够达到平稳血压的目的。在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年联合指南中有如此表述:单纯诊室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总体危险性状况和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来确定,如果不治疗则必须密切随访。欧洲则更为直接地表示:(单纯诊室高血压)应密切随访3-6个月。

想要减少“白大衣高血压”的误诊几率,就应该养成在家自测血压的良好习惯。家庭测血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重要性,有时更胜于在诊室偶然测一次的效果。为了提高健康水平,人们应当如同熟知自己身高、体重等生理常数一样,了解自己血压的动态变化,进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由于血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在诊断与治疗中,都不能以一次测定血压的数值作为根据。高血压的诊断与观察,不论症状的有无与多少,血压都是唯一的指标。血压高而无症状会使人失去警觉,后果更加凶险。

需要强调的是,自测血压不仅针对高血压病,还有许多情况亦不可或缺,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监测与血糖监测同样重要,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颈动脉硬化、甲状腺疾病以及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同样需要经常测量血压。另外,心脑血管病在康复期有可能血压下降,此时亦不可放松血压监测,以防止病情复发。

过去很多家庭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试结果受操作者技巧限制,容易出现误差,所以目前很多家庭使用电子血压计。但在产品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格的产品,这样才能确保结果准确。

安佳云健康电子血压计,充分考虑老人的测量特点,大屏大字体,全程语音播报,一键自动测量,可记录2人*99组血压数据,还可同时检测心率和环境温度;更运用最新云健康技术,使测量结果同步推送至子女







































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㈠井鍗?
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jbby/72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