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笔谈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专题笔谈·高血压药物治疗临床认识
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孙英贤
中国医院心内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5(4):-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
Keywords:hypertension;medication
作者简介孙英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医院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心脏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常委等职务。《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发表SCI学术论文90余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可间接导致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如不控制,年其患病人数将增至15.6亿。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半数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据估计,平均每降低2mmHg的收缩压可以使得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7%,使卒中死亡风险降低10%[1]。长期以来,高血压治疗以药物为主,并逐渐形成了包含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内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及其不同组合。在新药研制上,以上六大类降压药有了新的突破。
1
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依普利酮是选择性醛固酮抑制剂,在年10月在美国获准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国内常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螺内酯是非选择性的,他的性激素相关副反应如乳腺增大肿痛等限制了其应用。依普利酮作为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其特有的优势:(1)不良反应少,除血钾升高不良反应外,其他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无差别;(2)几乎无螺内酯的性激素相关副反应。临床试验证明依普利酮单药及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有显著的量效反应;可显著逆转左室肥厚;可有效减低心衰患者的总病死率和心血管死亡[2]。
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存活试验(eplerenonepost-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heartfailureefficacyandsurvivalstudy,EPHESUS)[3]涉及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所有受试者为心肌梗死后3~14d且左室射血分数(EF)≤40%,均给予标准治疗,包括阿司匹林、ACE抑制剂或AR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和利尿剂,再随机加服依普利酮(25~50mg/d)或安慰剂治疗。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发现依普利酮治疗组总病死率降低15%(P=0.),心血管病死率降低17%(P=0.),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心脏猝死降低了17%(P=0.)。主要联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心血管病住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中风、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率降低了13%(P=0.)。心血管病住院率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因心力衰竭住院的事件数降低了15%(P=0.03)。总病死率及总住院率降低8%(P=0.02)。
该研究提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已接受传统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仍有益处,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EPHESUS临床试验中,依普利酮不良反应少,除血钾升高不良反应外,其他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几乎无螺内酯的性激素相关副反应。
依普利酮、依那普利及两药合用在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研究(eplerenoneenalaprilandeplerelone/nalapril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