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生实业兴国梦想从未改变经理人分享
TCL李东生:实业兴国,梦想从未改变:经理人分享
“有人问我,做实业投入这么大,
9月25日,纽约时期广场,TCL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在他亲身站台的企业形象广告中如此袒露心迹。他说:“未来全球创新和发展的中心在中国,只有不惧风浪,坚守实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10月23日,TCL团体官方微博@TCL创意感动生活发布了李东生形
在李东生看来,实业兴国是最初的梦想,也是一直在坚持的信心,当下环境更需要分外记挂在心。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期间,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基础,惟有发展实业才是未来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前途。
另一方面,互联 的经济浪潮已逐步渗透进各个传统行业当中,一些虚浮的“互联经济”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只有扎根实业,企业才能有未来。TCL也在这个浪潮中不断调剂与转型,坚守实业,坚守中国经济的基石、,则是始终不变的诉求。
坚守实业不但仅是情怀
李东生的半生精力都已献给实业梦。
他见证了全部中国家电市场从光辉到平庸的变迁,将TCL从小做到大,由弱做到强。TCL曾在中国市场一度光芒万丈、炙手可热,也经历过海外并购的折戟沉沙,几近走到崩溃边沿。尔后李东生又力挽狂澜,去年TCL销售额突破1000亿,其中470亿收入来自海外。
对实业的坚持,让李东生能够有底气面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在他看来,只有实业才能兴国。“情怀”已不足以形容他对实业的执着,更不能充分地解释他对“挺起中国经济脊梁”的全部理解。
李东生对实业的坚持,在现在这个充斥着“互联思惟”的时期,显得弥足珍贵。他认为,“中国实业一定要先立住,要强,不光是要大,更要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优势,才能切切实实挺起中国经济脊梁。”
走出国门探索实业国际化之路
李东生曾这样评价自己:“一个永久不知道疲倦的追逐者”。在这条路上,实业的强大永久是他的终极目标。走出国门,向发达国家的实业企业取经,是李东生非常在乎的事情。
1998年,TCL在越南设立第一家分公司,在经历了18个月的亏损期后,开始盈利。但随后2004年那次走出国门的经历,却成为李东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李东生希望收购法国汤姆逊能带来全球品牌、生产线和研发能力。但也是由于这次收购,让TCL走进了2006年品牌发展历程中最艰苦的时刻。但是,这些并没有击败这位寻求实业兴国梦的老将。
经历自我反思,自我进化,他带领TCL明确了企业战略:坚守国内,再战海外,历经三年涅槃,实现了鹰的重生,重新带领TCL向“受人尊重和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迈进。时至今日,TCL的海外影响力不断加深,2014年,TCL取得了470亿的海外收入。电视销量全球第4,液晶面板全球第5,手机产品全球第6。
为实业发展插上互联之翼
发展实业是李东生始终不变的经营理念。但李东生也同时敏锐地感受到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李东生把TCL战略定为“双轮驱动”:1是“双 ”战略,即“智能 互联”,“产品 服务”;2是国际化,继续完善TCL在全球的业务布局,开发新兴国家的市场潜力。这亦是为了完成TCL一直以来的企业定位——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应用服务的企业集团而努力。
李东生在总结“双轮驱动”战略时说,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TCL是一个工业、实业集团,这个特点不会变。在此基础上,为TCL产品导入更多智能化的互联技术,更符合当前的消费市场需求。
李东生深知,眼下的大环境,需要TCL建立新能力,TCL新的企业定位正客观地反应了这一点。
事实上,对互联和智能等概念,TCL布局已久。“如果大家要定义我们为传统产业,那我们也认了。”说这话时,李东生显得很是不甘。
早在6年前,TCL“智能电视的服务平台“欢”就已开始运行。李东生说,“从全国来看企业界的后台服务,欢是最大的,我们的激活用户是超过1000万,日均活跃用户数615.5万。”
“我们的来自服务的收入能够快速增长,我们希望在5年以后,我们来自这类服务端的收入能够接近50。”李东生对TCL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转型成功,意义明显是巨大的:“从发达国家经济复兴的历史过往来看,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来看,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机会来看,实业是中国一定需要强大起来的。只有坚持实业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繁华复兴,才能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才能扩大国家影响力。”李东生表示:“实业兴国,这是TCL的坚持,是我始终不变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