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养生,一条全知道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宋·陆游《春晴泛舟》

惊蛰简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是什么时候

惊蛰是在公历每年3月5-6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34.5°。

年惊蛰时间:3月5日23:28:06,农历年正月十八。

惊蛰的气候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惊蛰的三候

惊蛰三候,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的花芽于惊蛰之际,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仓庚(黄鹂)开始鸣叫,动物开始求偶;而鹰也变得像斑鸠一样的温柔。

惊蛰的习俗

(1)吃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打小人

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惊蛰的食补

惊蛰多吃甜食少吃酸食对脾胃具有很好的调养功效,中医也指出“春曰宜少酸增甘,以养肝气”。由于惊蛰肝气旺,会影响到脾,因此,惊蛰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倘若酸味的食物吃多了,则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惊蛰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要讲究清淡,忌油腻、生冷以及刺激性食物。另外,惊蛰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和山菜的生长期却往往早于一般蔬菜,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采来食用,以补充一般蔬菜的不足。

惊蛰的食谱

(1)香酥参归鸡

仔鸡1只,党参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

料酒、菜油、花椒、精盐、五香粉、生姜、细葱各适量。

①将鸡宰杀后,除净毛,剁去爪,剖腹清除内脏,洗干净备用。

②将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加工烘干研成细末,然后加入料酒、精盐于中药末中调匀,抹在鸡身内外,放入蒸碗内。

③将姜、葱洗净,分别切成片和节,与料酒、花椒、五香粉一起加入碗内,入笼用武火蒸至熟烂,取出拣去姜、葱、花椒不用。

④将炒锅置武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鸡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即成。

(2)猪心枣仁汤

猪心1个,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远志5克。

味精、精盐各适量。

①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

②茯神、酸枣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心同入沙锅。

③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

④至猪心熟透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惊蛰小常识

春季运动当以养筋为主,中医讲“筋行气”筋的挛萎是导致阳气不能升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春季动态运动当以拉筋、舒筋、揉筋为主,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最佳。建议春季多登山赏花陶冶情绪,使精神能像春天的草木一样,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体和自然界都充满勃勃生发之机

静态运动可以做静坐调息、叩齿、吞津、涵养精气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whh.com/bzzs/2093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