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的诊治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成人):收缩压21.33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12.66kPa或以上。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凡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而又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对初次发现血压高的病人,宜多次复查血压特别是非同日血压,以免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所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增高,误诊为早期高血压。对有疑问的病人,宜经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在家如何正确地测量血压
通常来说,我们建议大家在测量血压时必须在安静状态下,或者至少静坐15分钟,然后再测量,一般选用肘部包绕的血压测量仪,每隔一分钟测量一次,连续测三次,取其平均值,即为此次测量血压的数值并记录。如果第一次血压测量数值比第二次测量数值高10mmHg(毫米汞柱),则取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血压数值的平均值做为此次测量血压的数值并记录。高血压的危害
对多数患者而言,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不少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在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很多患者是在发生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血压高。因此高血压又称为“无声杀手”。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机生命。高龄高血压的特点
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高龄高血压的67.6%~90.0%[5],收缩压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脉压增大也预示患痴呆风险增加。2.血压波动大老年人群血压易随情绪、季节、温度、体位的变化、进餐等而出现明显波动,因而体位性低血压(65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20%~50%)和餐后低血压(居家护理的老年人中患病率为24%~36%)并不少见。3.昼夜节律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10%或>20%,甚至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增加。高血压的饮食、运动治疗
在饮食方面1.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每天钠盐摄入量应低于6g,增加钾盐摄入。减少含钠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等。2.控制能量摄入,以控制体重。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在运动方面1.患者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量。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等。
2.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在控制血压的路上,要从了解自己吃进去的食物开始,控制糖和盐的摄入,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听从医生指导。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也要经常测量血压,早期发现高血压,早期治疗,使人获益终生。来源:吉林
指导专家:医院主任医师心内科刘艳萍
医院(南开区三潭路与怀安环路交叉口北米)
医院(南开区长江道6号)
南开区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推拿科(欣苑路11号,欣苑公寓后门对过)
或或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