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争,坚守希望重症医学科的战斗故事
重症医学科,简称“ICU”。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日复一日重复着惊心动魄的工作,他们在生命的跑道上,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给人“生”的希望;他们用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的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想信念,直面任务考验,书写生命奇迹,汇集成点滴温暖故事。
命悬一线
只能兵行险招
“谢谢你!让我重获新生。”年3月,刚出院的王大哥来到医院重症医学科,他紧握着重症医学科主任龙国俊的手,衷心感谢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
原来,王大哥长期被“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肾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血透导管功能不良”等疾病困扰,医院置管透析治疗。近日,王先生被紧急送到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院留置的血透管路已经堵塞长时间不能使用,全身可用于置血透管路的多处血管都因反复多次置管导致血管狭窄,无法再次置入新的血透导管而不能进行透析,因此身体亮了“红灯”,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精神意识差,随时会因代谢产物无法排除、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而导致心脏骤停,情况十分危急。患者长期病重,面对治疗,家属已经心如死灰。
▲废弃但未拔除的长期血透导管
▲成功在左侧颈内静脉留置血透导管
在与家属做好了充分沟通后,重症医学科团队紧急讨论,抢救团队在技术上寻求突破,选择了风险最大、难度最高的置管方式,先是把留置在左侧不能使用的股静脉长期血透导管拔除,接着以左侧颈内静脉为置管位置,在B超引导下成功置入新的血透导管,给患者再次打开了新的“生命通道”。经过透析后顺利将王大哥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B超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
只要有希望
我们就要做百分百的努力
“感谢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们的救命之恩!”,近日,薛女士和家属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送到重症医学科,由衷感谢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
▲患者康复后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原来,三都县的薛女士误服有机磷农药,2小时后被家人紧急送入医院急诊科救治,医生检查时发现患者口吐白沫并闻及刺激性农药气味,意识模糊、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急诊科立即启动急性农药中毒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实施洗胃、药物治疗,同时联系重症医学科展开联合抢救。
洗胃期间,出现惊险一幕,薛女士病情加重,突然失去心跳,呼吸停止。历经3小时的紧急抢救,薛女士的生命体征稍微平稳,心电图由原来的“水平线”变为“跌宕起伏”,也逐渐看到呼吸。
由于患者有机磷农药中毒剂量大,病情危重,心肺复苏术后,随时有死亡可能,必须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护理团队给患者进行手工洗胃
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接治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科室救治团队迅速讨论详细后续解毒、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等治疗计划及方案。为了尽快清除患者体内残余农药,挽救患者生命,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手工洗胃,几小时内抽吸注射器操作将近多次,液体量达2万多毫升。经过救治团队的不懈努力,患者清洗出的胃液由开始的绿色转为清亮透明,第2天意识恢复,患者抢救成功。终于,大家松了一口气。
▲手工洗胃洗出的绿色胃液
接下来,科室医护人员每天定时给患者擦身、更衣、洗头,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下,一周后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出科,重症医学科团队再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想您所想解您所需
李老伯,76岁,身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病5期、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Ⅳ级、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年9月,李老伯因病情加重来到医院重症医学科,由于李老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此前常规透析多次不配合,导致透析不充分,此次住院检查提示高钾血症,经评估后不能进行常规透析,而高钾血症可以随时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导致心室颤动,分分钟要人命!
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心脏骤停的风险,急需入住重症医学科紧急行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但当时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全满床,医院治疗,就可能延误救治时间,危及患者生命。
重症医学科CRRT团队综合考虑患者及科室实际情况,结合CRRT治疗床旁灵活机动的特点,在科室把使用的透析液、置换液及药品准备好,把CRRT机器从ICU转运到普通病房给患者透析,解决患者的燃眉之急。经过4个小时的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危险解除,病人转危为安。
▲治疗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
▲科室CRRT团队配置透析液、置换液及准备药品
▲转运CRRT机器到普通病房
“当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会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负责!”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时刻准备着救死扶伤,严守这道生命防线,严把这扇生死之门,用最大程度的努力,来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用行动维护职业的神圣。
来源:医院
编辑:刘佩佩校对:梁博能
编审:刘子嘉审发:王先坤投稿邮箱:qnzxck.